新闻资讯
从商业文明到新商业文明——腾翔汇赢定位中国新商业文明全周期赋能平台
发布时间:2025-03-12 00:50:03
  |  
阅读量:232


一、中国的商业文明源远流长

fd3094ac5.jpg

据《吕氏春秋恃君览》记载,“尧之治天下也……得以所有,易以所无,以所工易所拙”。意思是说,在“尧”的时代,他治理天下的方法之一,就是贸易。 

而到舜时,《尚书大传》记载,舜亲自“贩于顿丘,就时负夏”。作为那时的王,他都亲自去做交易。翻开史书,早在商朝之前,我们就建立了平等交易、等价交换的商业文化。 

据《孟子梁惠王上》记载,在商朝灭掉夏朝时,夏人“若大旱之望云霓也,归市者不止,耕者不变”。在夏朝时,以“交易”为生的一个独立群体便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,成了最早的“商人”。 

到了商朝,因为商朝的人很会做生意,商业也很发达,所以,人们就干脆把这个时代取名为“商朝”。

后来,随着儒家文化的兴起,便有了“仁者爱人”“童叟无欺”“贾而好儒”商业的理念。如《太函集》记载:“贾为厚利,儒为名高”。意思是一群崇尚儒家文化的人,有的是以经商为名而兴教化,有的虽然是经商,但却崇尚儒家文化。

由此,在孔子说的“仁者爱人”和孟子“人性本善”理念下,便形成了“仁者爱人”“以达至善”的商业文化。后来,在这些理念熏陶下,便逐渐形成了晋商、徽商、洞庭、宁波、龙游等古代的“十大商帮”。

我国传统商业文明便凸显了“诚信真善、义利并举”“诚信之德”“真善为本”“以德治商”的文化内涵。

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,“和”“合”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,更令我们的商业文化显得更加温厚而宽泛。


二、新商业文明

新商业文明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、全球化和社会价值观变革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商业理念和模式。它强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,更加注重社会责任、可持续发展、技术创新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,是对传统工业化时代“利润至上”商业模式的反思和升级。

新商业文明的背景与驱动力:

1、技术革命: 数字技术(如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大数据、物联网)重塑了生产、交易和消费方式,推动商业模式向智能化、平台化转型。 

 2.社会需求变化: 消费者和员工对企业的期待从单纯的产品服务转向价值观认同(如环保、公平、透明),催生了“责任消费”和“意义经济”。

3.全球化与危机反思: 气候变化、贫富差距、数据隐私等问题迫使企业重新思考自身角色,商业活动需兼顾长期社会价值而非短期利益。

新商业文明的核心要素:

1.价值共享:

从“股东利益最大化”转向“利益相关者共赢”,关注员工、客户、合作伙伴、社区及环境的共同福祉。  

例如:平台经济(如阿里巴巴)通过赋能中小商家实现生态共赢。

2.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:

将环境(E)、社会(S)、治理(G)(即ESG)纳入战略核心,推动绿色经济、循环经济。  

例如:比亚迪通过新能源技术推动低碳转型。

3.技术赋能与创新:

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,同时以技术解决社会问题(如普惠金融、远程医疗)。  

例如:蚂蚁集团用区块链技术追踪公益资金流向。

4.人本导向:

重视员工幸福感、消费者个性化需求,构建扁平化、灵活的组织形态。 

例如:谷歌倡导“20%时间”鼓励员工创新。

5.透明与信任:

通过数据公开、去中心化机制(如区块链)建立信任,对抗信息不对称。 

例如: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查看商品生产全流程。

新商业文明的特征

1.数字化与智能化:数据驱动决策,AI优化资源配置。  

2.用户中心化:从“产品导向”转向“用户需求导向”,个性化服务成为常态。  

3.绿色低碳:减少资源消耗,发展清洁能源和可持续供应链。  

4.全球化与本地化结合:跨国企业需平衡全球效率与本土文化适应性。  

5.协作共赢:企业间通过开放生态合作而非零和竞争(如产业互联网平台)。

影响与挑战

1.对企业:需重构战略,从“赚钱”转向“创造价值”,可能面临短期利润压力。  

2.对消费者:获得更多参与权和话语权,推动“共益消费”。  

3.对社会:可能缓解环境和社会矛盾,但也需警惕技术垄断、数据滥用等新问题。  

4.挑战: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?如何避免“漂绿”(虚假环保宣传)?传统行业如何转型?

未来趋势

1.技术深化:Web3.0、元宇宙或进一步重构商业逻辑,去中心化组织(DAO)兴起。  

2.政策推动:各国通过碳税、ESG披露法规等引导企业向新商业文明靠拢。  

3.价值观经济:品牌竞争将更多围绕“使命”而非价格,如B Corp(共益企业)认证成为新标杆。

腾翔汇赢创始人强勇老师认为:

简言之,新商业文明是商业活动从“逐利”到“向善”的进化,标志着商业与社会、自然的关系从“掠夺”转向“共生”。它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变革,更是人类文明向更可持续、更人性化方向发展的体现,是对人类发展范式的重新定义。

 企业需以“道”(价值观)为根基,通过“法”(战略)与“术”(执行)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